续孟子-林慎思

作品简介

二卷。唐林慎思撰,林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 (869)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寻除尚书水部郎中、守万年县令。《崇文总目》及郑樵 《通志·艺文略》,皆载是书二卷,与今本合。《崇文总目》载慎思之言曰:“《孟子》七篇,非轲自著书,而弟子共记其言,不能尽轲意,因传其说演而续之。”今观其书十四篇。主要依据孟轲之言,推阐以尽其义。从不同篇章反复宣扬孟子的 “仁政”、“王道”,恢复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遵先王之法等。不独自立论,类似庄、列的寓言。昔扬雄作 《太玄》以拟 《易》,王通作 《中说》 以拟 《论语》。故列入儒家。

作者简介

林慎思是唐代的进士和思想家。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林慎思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生平简介

字号与籍贯: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出生于福建福州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学历成就:林慎思咸通十年(869年)中进士及第,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第一,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科举成就

进士及第:在唐代科举制度下,林慎思通过吏部主持的再试宏词拔萃试,最终获得进士称号。
博学宏词科魁首:林慎思不仅中了进士,还在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家族荣誉

五子登科:林慎思与其兄弟五人先后都中了进士,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或“五桂联芳”,为家族带来了极高的荣誉。
地方改名:由于林慎思的成就,唐懿宗赐匾“兰桂同芳”,并将崇贤乡改为“芳桂乡”,以示褒扬。
思想与文化贡献

思想家地位:林慎思不仅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第一位思想家,对福建乃至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与学术:林慎思自幼勤奋好学,与兄弟共同筑室读书,创建了“月楼精舍”和“坑湖草堂”,这些学术场所成为了当时学术交流的重要地点,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地理影响

地名由来:林慎思的成就使得他的家乡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更名为“大宏里”,这一地名的改变反映了他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文化传承:林慎思的故事和成就在福建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传颂,成为激励后人勤学上进的典范。
历史评价

历史地位:林慎思在唐代科举制度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后世影响:林慎思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特别是在福建地区,他被尊为文化楷模和学术典范。
综上所述,林慎思作为唐代的进士和思想家,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而且在推动福建乃至中国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和成就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目录

提要
续孟子原序
续孟子卷上
续孟子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