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抄释-吕柟

作品简介

二卷,附录一卷,明吕柟(1479—1542)辑。北宋五子(二程、邵雍、张载、周敦颐)惟周敦颐著书最少,而宋明两代诸儒研究周氏学术思想的著述反倒最多,辨论也最为激烈。对“无极大极之说”、“太极图说”、“通书表里之说”、“主静之说”等争论数百年,至明代诟争尤甚。吕□此书,以《周子全书》为底本,撮其精要,辑《太极图说》、《通书》一卷、遗文遗诗一卷,共二卷。附录辑《宋史道学本传》、周氏《墓碣铭》、《墓室记》、《事状》、《行录》等周氏传记资料。前二卷每条之末皆附以简短释语,标其大旨,或推求所未言之意,较诸家连篇累牍文辨论为淳实,有便于初学者领会。此书所选,多为周敦颐学术思想之精华,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张子抄释》大略相同。或以为包括《太极图说》一卷、《通书》二卷,实则摘取《太极图说》、《通书》精华为一卷,而抄其赋、说、记、序、书、诗、杂记等为一卷,共合二卷之数,非依周氏原书分卷。有《四库全书》本、《惜阴轩丛书》本。

作者简介

吕柟(1479~1542)是明代中期关中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学术思想主要属于程朱学派。

吕柟,字仲木,号泾野,出生于西安府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他是薛敬之的学生,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状元,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他与晚明长安的冯从吾分别代表了明代关学发展的两个高峰。

吕柟在理学上以程朱为宗,通过渭南的薛敬之而上接河东薛碹之学,但他又继承了张载“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不仅如此,吕柟思想中还体现出了更多张载关学的特色。他认为张载的思想是“出于精思力行之后,至论人孝,神化、政教、礼乐,至自孔孟后未有能如是切者也。”。

吕柟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他对张载关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广泛认可,他在明代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吕柟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学观念上。他认为,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是关于道德、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体系。他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理学,人们可以达到道德完善,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吕柟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理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术成就是明代理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提要
周子抄释原序
周子抄释卷一
周子抄释卷二
周子抄释附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