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撰。此书据其子车惟一跋,当成于咸淳十年(1274),因病脚气,作书自娱,故名《脚气集》。车若水少学为文,晚乃刻意讲学,入理学一途。此书多论经学,体例与语录为近。其于经义分歧,颇持门户之见;谈及艺文,或不免冬烘。此书体例颇与语录相近,于经史百家之言皆有论述,间及杂说琐事。好立异论,如论《诗》而改小序,论《春秋》而主夏正,论《礼记》而掊击汉儒,论文谓李邕诸碑文不成文,理不成理。但书中很多论说仍有可取之处。如论《周礼》载师乃园廛之征,非田赋之制,驳苏洵说之误,可供考证经义参考。书中对朱熹《四书集注》服膺备至,但并不苟同,如谓《大学》“格物”这“格”难以训“至”,当从旧训,作比方思量之义;谓《论语》“惟求则非邦也与”以后,皆圣人之言,稍与朱熹所论不同。又谓《诗集传》当于纲领之后列诸家名氏,使之有传。再如论蔡琰《胡笳十八拍》之伪;论《文中子》“鼓荡之什”为妄;论钱塘非吴境,不得有子胥之潮;论王羲之贴不宜字字皆凿然有理;论击壤为以杖击地;论应劭注《汉书》误以夏姬为丹姬,等等,都很有见地,可供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宋人小说》本、《抱经楼丛刊》本。
作者简介
车若水,字清臣,号玉峰,是南宋时期的学者和文人。他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学好问的性格。以下是车若水的详细介绍:
早期教育背景
师承名家:车若水早年受教于临海陈耆卿,学习古文。陈耆卿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学识深厚,对车若水的影响深远。
家学渊源:车若水的家族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的曾祖父车瑾、祖父车似庆都是远近闻名的学者,父亲车倬也具有深厚的学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车若水自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习惯。
学术转变与深化
学术观念的转变:端平二年(1235年),在听了杜范的议论后,车若水对自己的学术方向产生了反思,开始发愤攻读《大学》,这是四书中的一部,标志着他学术兴趣的转变。
深入学习理学:后来,车若水成为朱熹弟子王柏的弟子,主讲台州上蔡书院,进一步深化了他在理学上的造诣。这一阶段,车若水的学术思想有了更为系统的发展。
文学成就
工古文与诗:除了在理学上有深入的研究外,车若水还擅长古文和诗歌创作。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也颇受赞誉,表现出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著作:车若水有著作《宇宙略记》等流传于世,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面,也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学派传承
南湖学派传人:车若水被视为南湖学派传人中的重要人物。南湖学派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态度,车若水在这一传统下成长,无疑深受其影响。
永嘉学派影响:由于师从陈耆卿,车若水也受到了永嘉学派的影响。永嘉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和经世致用,这些思想在他的学术和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政治态度
拒绝仕途:尽管贾似道曾聘其入史馆,但车若水并未接受,表明了他对于仕途的淡泊态度。他更愿意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而不是追求官场上的名利。
生活态度
安分守己:车若水的生活态度可以从他的诗句中窥见一斑:“十亩山田手自耕,括囊安分是平生。”这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理念。
综上所述,车若水是南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文人。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深刻的造诣,尤其在理学领域,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