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音义-孙奭

作品简介

经书注释。北宋孙奭撰。2卷,卷首 1卷。孙奭奉敕校定,东汉赵岐注。当时因与王旭等 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孟子手音》二书, 并兼引了陆善经《孟子注》以成本书。《孟子音义》能 推究本文,参考旧注,采诸儒之善,删减不同说法之 烦。同时证以字书,质诸经训,疏其疑滞,略其阙遗。 今流传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日本东都书肆翻刻宋 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安邱韩氏岱云刊本、续 《粤雅堂丛书》本、《抱经堂丛书》本、道光二十三年 (1843)许氏影宋一卷本、黄荛圃翻蜀大字《三经音 义》 本。

作者简介

孙奭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字梦得,号道卿,出生于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并历任多个要职,包括开封府推官、吏部郎中、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在嘉祐五年(1060年),他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活动,以谦恭有礼、平易近人著称。尽管久居要职,但罕有所建明。治平元年(1064年),孙奭去世,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文懿”。具体分析如下:

早期生涯与进士及第:

孙奭出生于996年,在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这是他进入官场的重要起点。
他最初担任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的职务,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政治晋升与主要职责:

通过学士院考试后,孙奭历任太常丞、集贤院直学士等职,逐渐在政治中心崭露头角。
作为开封府推官、吏部郎中,他负责了多项重要的司法和人事任免工作。
谏议与监察工作:

担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期间,孙奭积极上书言事,展现了他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感。
他弹劾不当人选,如阻止王守忠出任武宁军节度使,以及反对温成皇后立庙建陵等事件。
高级官职与政治影响:

嘉祐五年(1060年),孙奭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高峰。
尽管他在高位上的表现并未有太多的建树,但他的稳重和谦逊仍然受到尊敬。
晚年生活与文学成就:

孙奭晚年担任户部侍郎,并在英宗即位后以太子少傅致仕,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著有《孙文懿集》30卷,虽然已散失,但仍有诗文集传世,显示了他的文学造诣。
去世与追封:

治平元年(1064年),孙奭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文懿”,这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此外,在考虑孙奭的历史地位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管孙奭在政治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他在维护朝纲和推荐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他的文学作品虽然大部分已散失,但仍能体现出他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修养。
孙奭的政治生涯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官场的一些特点,如重视科举出身、官员的晋升路径以及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总的来说,孙奭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政治生涯从地方官一直上升到国家中枢的副宰相职位。虽然他在政治上没有特别显著的成就,但他的稳重、谦逊和勇于直言的性格使他在当时和历史上都获得了一定的尊重。他的生活和工作展现了北宋官场的风貌,同时也是当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一个缩影。

目录

提要
孟子音义原序
孟子音义卷上
孟子音义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