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杂言-李邦献

作品简介

一卷。宋李邦献(生卒年不详)撰。李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为尹焞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焞亦因和靖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泌所编《朱子语录》续类内,有《省心录》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据,当定为沈本。云云。史无定论。今考 《永乐大典》具载是书,共二百余条,盖依宋时椠本全帙录入。前有祁宽、郑望之、沈浚、汪应辰、王大实五序;后有马藻、项安世、乐章三跋,并有邦献孙耆冈及四世孙景初跋三首,皆谓是书邦献所作。耆冈且言曾见手稿。其说出于李氏子孙,可证。又考王安礼为沈道原作 《墓志》,具列所著 《诗》、《传》、《论语解》等书,并无 《省心杂言》之名。足证确非道原作。宋濂考之未审。是书简要,质而能该,于范世励俗之道颇有发明,谨理正谬误,定为李氏之书,而考证其异同。有 《永乐大典》本。

作者简介

李邦献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太宰李邦彦的弟弟。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因其独特的贡献或地位而被后人铭记。李邦献便是其中之一,其生平和事迹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宋代政治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从家世背景来看,李邦献出身于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族。他的哥哥李邦彦是当时的太宰,这一身份为李邦献提供了进入官场的便利条件。事实上,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古代中国官场上的起点和晋升速度。李邦献能够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无疑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次,观察李邦献的职业生涯,可以发现他是一位经历丰富的官员。从宣和七年(1125年)开始,他就历任直秘阁、管勾万寿观等职,这些职位虽然在当时不属于核心权力机构,但却是接触国家机密和高层决策的重要途径。到了绍兴三年(1133年),他又被任命为夔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这一职位让他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地方治理中,积累了宝贵的行政管理经验。此后,他还担任过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和两浙西路转运判官等职,这些经历使他对宋朝的地方政治和经济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者,李邦献的职业生涯也反映了宋代官场的一些特点。例如,官员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会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之间调动,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防止地方势力的固化和腐败的滋生。同时,这也要求官员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适应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李邦献能够在多个领域和地区任职,显示了他卓越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策略。

最后,李邦献的事迹也体现了宋代官僚体系的某些矛盾。尽管他有着不俗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但他的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绍兴五年(1135年)被特追职名,这可能意味着他在这一年遭受了政治上的挫折或失宠。这一事件提醒人们,即使在高度制度化的宋代,个人的政治命运仍然受到派系斗争和皇帝偏好的影响。

总结来说,李邦献作为宋代的一名官员,其生平和事迹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折射出宋代官场的一些普遍现象。通过对李邦献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还能从中汲取关于政治生涯规划和管理的智慧。

目录

提要
原叙
省心杂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