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大学》注本。宋金履祥撰,一卷。履祥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浙江南溪人。不仕于元,专事著述。曾事同郡王柏,又从学于何基之门,对濂(周敦颐)、洛(程颐、程颢)、关(张载)、闽(朱熹)之学,造诣颇深,有《尚书考注》、《通鉴前编》、《孟子集注考证》等著作。当初,朱熹作《大学章句》,又作《大学或问》申明旨意,其后《章句》屡改而《或问》未变,故前后牴牾,学者疑之。胡凤丹认为,朱熹为《大学》作章句,又作《或问》,“一年之中,《章句》屡更,而《或问》未改,二书不甚相符,故学者疑之,此仁山先生(金履祥)《大学疏义》所由作也”(胡凤丹序) 。本书主旨在于为朱熹补正其所未及,《大学》正文之后,首先发明字句本意,然后阐发其意旨。履祥信守朱熹的天理论,主张尽天理、灭人欲。
作者简介
金履祥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对当时和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桐山后金村)人。他是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并被尊称为“北山四先生”之一。金履祥原姓刘,但因避讳吴越王钱镠而改姓金。
金履祥年轻时广泛学习各类书籍,成年后专注于儒学,尤其是朱熹的学说。他曾在宋朝咸淳七年(1271年)襄樊之围时提出由海道攻燕的策略,这一策略未被采纳,但其详细考量了地方和洋面情况,后来与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宋亡后,金履祥隐居于金华山中,并在晚年移居仁山下,建立书堂,培养了一批学者,因此被称为“仁山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和《通鉴前编》等。
此外,金履祥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所成就,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目录
提要
大学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