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编-黄绾

作品简介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天性人情之真”,喜怒哀乐之情出于人性之自然,“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人情之所有”(同上书,卷一)。书中叙述了他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晚年又 背叛王学,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的过程。书中论治学、论修养、论时弊,亲切平实,语多剀切。有清刻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作者简介

黄绾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黄绾,字宗贤,号久庵,又号久翁、石龙,生于1477年,卒于1551年,是明朝时期浙江黄岩地区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在哲学领域有所建树,还通过其仕途生涯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一般生活轨迹。以下是具体分析:

生平概述

出生背景:黄绾出生于浙江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这为他后来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仕途经历:黄绾以祖荫入官,起初担任后军都事,随后历任南京都察院经历等职务。他的仕途虽然不是非常显赫,但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从政的一种普遍路径。
晚年著作:晚年时,黄绾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完成了《明道编》等重要著作。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对明代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
哲学思想

主要著作:《明道编》是黄绾的代表作,原为《久庵日录》八卷和《习业录》四卷,后由其子黄承德合并刻成十二卷,今存六卷。这部作品集中展现了黄绾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
思想特点:黄绾的哲学思想深受儒家影响,尤其强调道德修养和实践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一点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有体现。
历史贡献

思想贡献:黄绾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弘扬儒家文化、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他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学者引用和发展,成为明代乃至清代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的思想家,黄绾的著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宝库,也为研究明代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他的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人物评价

当代评价:在当时,黄绾因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仕途虽然不算特别显赫,但在学术和文化上的贡献为他赢得了高度的评价。
后世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绾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明代,甚至对后世的思想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上述内容,还可以对黄绾的一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考虑到黄绾的家族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推测他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黄绾的仕途经历虽然不是非常突出,但通过他的官职变迁,能够窥见明代官场的一些情况。
在黄绾的哲学思想中,他对道德修养的强调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这一点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黄绾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也在文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反响。
综上所述,黄绾不仅是明代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生平和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明代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对他的作品和生平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明代的文化和社会,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当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的智慧和价值。

目录

明道编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