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师说-黄宗羲

作品简介

《孟子》研究著作。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南明弘光朝覆亡后,曾纠集里中弟子数百人,从鲁王抗清,号“世忠营”。失败后奉母返里,主讲证人书院,绝意仕进。是书系述论其师刘宗周关于《孟子》学说之宗旨的著作。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学者称念台先生,又称蕺山先生。浙江江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性鲠直,天启时得罪魏忠贤,削籍;崇祯时又指责思宗过失,两次被斥为民。明亡,绝食死。宗羲以其师刘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潜心读其师书之所得,著为《孟子师说》,以补所未备。宗周之学,标举“慎独”为宗,而大旨渊源,以阳明之说为本,故宗羲所述,仍多阐发“良知”之旨。然于“滕文公为世子章”,力辟沈作喆语辨无善无恶之非,于“居下位章”,力辟王畿语辨性亦空寂、随物善恶之说,则亦不尽从姚江学派。其议论,大都按诸实际,推究事理,不为空疏无用之谈,略其偏驳而取其明切,于学者甚有裨益。宗羲对其师后世蒙受毁伤甚为愤慨,谓“毁誉失真,孟子虽为一时言之,而后世大抵皆然。如程朱门人尽有庸下而无不多誉,象山阳明至今毁者不已。至于青史,其淆弥甚。人言盖棺论定,君子之论定,毁誉之论未始有定也”。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誉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鼻祖”。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字太冲,号南雷先生,别号梨洲老人,是浙江余姚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具体如下:

学术研究:黄宗羲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著作涵盖了经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等领域。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想:黄宗羲被认为是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与科学思想方面都有理论创新,其新民本思想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
社会影响:黄宗羲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为“国初三大儒”,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显示了他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化贡献:黄宗羲在实学传承、民本思想、社会治理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浙东学派的鼻祖”。
综上所述,黄宗羲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目录

提要
孟子师説原序
孟子师説卷上
孟子师説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