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假托“日本女士中江笃济藏本,中国男儿轩辕正裔译述”,实为郑权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独社初版铅印本。1904年上海独社出版。商业士子曾子兴留学回国后办了一所自立学校。他不满列强瓜分中国,四处奔走演讲,呼唤同胞起义。知县获悉后,派兵捉拿曾子兴,被群众阻止,知县衙门也被砸毁。自立学校发函,呼吁大家起来同抗外兵。热心英雄华永年与夏震欧同来参加。华在自立学校演讲称,为不受满人统治,不受洋人欺压,必须建立文明的地方自治。此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次日洋兵进攻,华永年带兵在要隘埋伏,杀败洋兵。夏震欧得悉华永年获胜,便号召众人把知县赶跑。他起草文书告天下,并制了一面独立旗帜,定了国号;为立华兴邦还定了官制、宪法。文书发表后,美、法、德与意大利等国表示承认。官府获悉便派兵镇压。华永年为让中国保住一片免受瓜分之祸的土地,把兵马拉到了璇潭;而曾群鉴却在抗击官兵时牺牲。
作者简介
郑权,字仲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于仓前山美敦(今属福州市)。他成长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对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侵略深感痛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郑权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期间与赵声、何海樵、杨韵珂等人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在求学过程中,郑权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改革意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参与组织了“知耻学会”,倡导以革命来拯救国家。次年(1903年),在上海参与创立了“旅沪福建学生会”,进一步推进革命思想的传播。郑权的活动不仅限于学生运动,他还回到福州,在侯官两等小学堂任教,并加入了多个革命团体,如“共和山堂”及“藤山文明社”,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事业中。
辛亥革命前夕,即1911年,郑权继续他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还对集邮有所贡献,提及了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显示了他对历史细节的了解和兴趣。
此外,郑权在教育领域也有贡献,曾在革命受挫后避居上海,担任过上海育才学校及吴淞中学的教员,继续传播新思想。
总的来说,清代的郑权是一位活跃于晚清至民国初期的革命家、教育家,对推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