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坡的生日-老舍

作品简介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共同奋斗的主题。主人公小坡是侨居新加坡的中国孩子。他父亲原籍广东,是国货店老板,但是他瞧不起同是被压迫民族的印度人和马来人,对福建人、上海人也抱有成见。小坡不理解他父亲为什么讨厌一切“非广东人”,并对此反感。小坡心目中的“伟人”是看门的老印度,他的志愿是长大了当看门的印度人和马来巡警,也不认为邻居福建人林老板象他父亲说的那么可恶,而且对他抱有好感。小坡要好的朋友是两个马来姑娘,三个印度小孩,两个福建小孩和一个广东小孩。他常背着父母同这些小孩一起玩耍,在小坡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民族、种族的隔阂。作品共有18节,后7节写梦境,但也涉及现实生活。作者说,他“愿意把东方小孩全拉到一处去玩,将来也许在同一战线上去争战!”“因为东方已经是受着人类所有的一切压迫,从哪儿想,他都应当革命。”(《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满族小说家、剧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正红旗家庭,其父在他童年时去世,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

老舍在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之后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小学校长、劝学员等职务。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期间开始用英文写作,后来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也颇受欢迎。

老舍以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生动描绘著称,作品风格幽默风趣且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这些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新中国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不幸的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不公正对待,同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昭雪,重新恢复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荣誉。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谦逊而深沉的话语:“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