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世界-苏曼殊

作品简介

《惨世界》是雨果杰作《悲惨世界》在我国的第一个节译本。雨果(1802—1885),著名的法国作家。同情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反对专制及各种社会罪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亦为其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对贫苦人的同情,引起了曼殊的强烈共鸣。他以《惨社会》为书名,在1903年10月8日至12月1日的上海《国民日日报》63—115号上,节译发表了其中的十一回,署“法国大文豪嚣俄著,中国苏子谷译”。12月3日后,报纸停办,刊登中止。次年,上海东大陆书局发刊单行本,出全十四回,易名《惨世界》。因原译经过陈独秀(别号由己)的润饰与补写,故单行本署名苏子谷、陈由己同译。曼殊殁后三载,1921年,曼殊的友人胡寄尘将此书交上海泰东图书局翻印,改名《悲惨世界》,削去陈由己名,署“著述者苏曼殊”。曼殊的译文,从篇幅看,仅约占雨果整部小说的百分之四,但却由此而使中国读者第一次认识了这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而在译文中大量创作(约占整个译著之半)的羼入,又使原先只是发出“博爱的呼声”的小说,被改造成了鼓吹以暴力推翻专制政权的革命小说,适应了当时反清民主革命的需要。

作者简介

苏曼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中国近代作家、诗人及翻译家,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具体介绍如下:

个人背景:苏曼殊原名苏戬,字子谷,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他于188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在日本长大,后回到中国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
教育经历:苏曼殊曾跟从西班牙牧师罗弼•庄湘博士学习英文,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学成就:苏曼殊在文学上有着丰富的成就,他的诗歌风格清艳明秀,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作品。他的翻译作品包括《赞大海》、《去国行》和《哀希腊》等,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艺术贡献:除了文学创作,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作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和画作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性特点:苏曼殊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他的诗歌、小说和画作都充满了个性和革新精神。
社会评价:苏曼殊的生平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不同的人对他的诗歌风格、小说主题和画作特色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他的一些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综上所述,苏曼殊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艺术领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和研究,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