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商志传》,一名《有商传》。四卷十二回。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稽古堂刊《夏商合传》本,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夏商合传》。叙商朝兴亡故事。据书叙,商汤至纣,前后十五帝,几经盛衰而复兴。汤用伊尹、莱朱,天下大治。其子太甲即位,初甚暴虐,放伊尹而终悔悟。六传而至太戊,政复衰微,伊尹之子伊陟教以勤政爱民之道,由是复兴,如是者三。其间插叙西岐之兴,四夷侵扰。盘庚迁殷,数传而至纣,宠幸妲己而乱政,暴虐无道,终致覆国,超过全书四分之三的内容为虚实参半。是书明刊本已佚。今传有清嘉庆间稽古堂《夏商志传》合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当为覆明刻本。所题钟伯敬编辑,当系伪托。
作者简介
钟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同时也是竟陵派的代表人物。
钟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号退谷,又有号止公居士,出生于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皂市)。他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钟惺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在官场不久之后,他选择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则入寺院生活。
钟惺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他与同为竟陵派的谭元春并称“钟谭”,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钟惺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对于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学理念和作品,至今仍被后世学者所研究和推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