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钟泰

作品简介

钟泰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3月初版。全书分上下两卷,凡四编七十二章,通过介绍自周至明清百余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叙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第一编上古哲学史共13章,对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家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作了精赅的分析;第二编中古哲学史共13章,对两汉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魏晋时期的有无之辩,南北朝时的神灭、神不灭辩和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争论和融合作了系统、明晰的阐述;第三编近古哲学史共30章,对宋明道学的师承渊源、思想流变作了简洁的梳理,对周、张、陈、朱的理学派和陆、王心学派的旨趣异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编近世哲学史共35章,对清初至光绪以前的哲学思想作了提纲挈领的整理,对清初三大家和乾嘉汉学诸派的分析均有探幽发微,阐前人之未发的地方,特别是作者对一些以前不被人重视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如唐甄等作了肯定的评价,并专章列论。作者立论严谨,对各家各派学说力图作客观的述评,不轻易褒贬;同时作者的视野较为开阔,全书收论的哲学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别是作者对光绪、宣统以后的近代哲学自谦“虽关蹊径,未睹旨归,编录之责,让之来者”体见了“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存疑、求真谦逊、朴实的学风。全书以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经,以各哲学家的思想为纬,条理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全景,堪称是当时中国哲学史教材中的佳作。

作者简介

钟泰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钟泰(1888年3月14日—1979年),字讱斋,号钟山,江宁人,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及文学研究者。他的一生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教育和文学领域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学术角度来看,钟泰的学术生涯始于20世纪初。他早年就读于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最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国后,他曾任两江师范学堂日文教习及南京法政专门学校日文教员,并开设老庄讲座,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其次,从著作的角度来看,钟泰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其丰富的著作中。《钟泰著作集》收录了他的九部重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庄子发微》、《国学概论》等。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中国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而且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他对《庄子》的研究,更是体现了他对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诠释能力。

再次,从教育角度来看,钟泰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生涯始于20世纪初,曾在多所学校任教,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学者。通过开设讲座和课程,他传授了中国古典文化和哲学知识,对学生们的思想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从对后世影响的角度来看,钟泰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多次印刷发行,如《国学概论》、《中国哲学史》、《庄子发微》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学术资源,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这些著作,钟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得以传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钟泰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在学术、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丰富的著作和深刻的学术见解上,更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以及对后世学者和学生的深远影响。通过了解钟泰的生平和成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目录


凡例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
第二编 中古哲学史
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
第四编 近世哲学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