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长篇小说。 伪托明钟惺 (1574—1625)编辑、冯梦龙鉴定。二卷十四则。钟惺字景伯,湖北竟陵(今天门)人,万历进士,历任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诗文颇流传于当世,与同里谭元春同为“竟陵”派领袖,有《隐秀轩集》。上、下二卷,七回。自盘古开天辟地至禹受禅让。集上古神话传说于一书,间亦发挥想像。首叙天地洪荒,盘古氏凿开混沌,天地定,阴阳分而日月明。功成身退后,继有天皇氏立干支,地皇氏定昼夜星辰,人皇氏辟天地为九区,民始有君臣之分。结束穴居以后,又有有辰氏教民剥皮御风寒,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以避野兽,狩猎取食。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于是民得熟食而繁衍生息,定婚嫁,知有父。余外,小说还编入了仓颉造字以及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等的著名传说故事,以及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女娲炼石补天,轩辕帝与蚩尤大战,羿射九日等神话。今存明末余季岳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
作者简介
钟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同时也是竟陵派的代表人物。
钟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号退谷,又有号止公居士,出生于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皂市)。他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钟惺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在官场不久之后,他选择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则入寺院生活。
钟惺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他与同为竟陵派的谭元春并称“钟谭”,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钟惺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对于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学理念和作品,至今仍被后世学者所研究和推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