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四卷。高士奇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二十四年,高士奇奉敕撰《春秋讲义》,因考订地理,撰成此书奏进。然据阎若璩《潜丘札记》,则此书之实际作者乃徐善(字敬可,《四库提要》作徐胜,误)。其书以《春秋》经传地名分国编排,首列国都,次及诸邑,每一地名之下,先录本文,次详杜注,然后以先儒注疏及各史志传参考之。其《自序》云:“元凯所注,十得八九,其有阙而失据者,则京相旸之《春秋土地名》三卷、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杨湜《春秋地谱》十二卷,以及郦善长注《水经》、陆淳《春秋纂例》、张洽《春秋集传》多所考居,补元凯所未备。”其书考证颇为精核,如:“瓦屋”条云:“隐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杜注:周地。臣谨按:《传》称会于温、盟于瓦屋,瓦屋距温当不远,故杜注言周地也。或言东昌府濮州观城县四十里有瓦屋城即三国会处,去温甚远,不可从。”又“邬”条云:“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邗之田于郑。杜注,邬刘二邑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西北有刘亭。蔿、邗,郑邑。臣谨按:乌有二,《后汉书》缑氏有邬聚,即此地,今在偃师县西南;晋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在汾介休东北。”其书由于是进呈御览之作,故清儒颇为推重。徐乾学《序》赞其“搜采之博,考辨之精”,“其用心之勤,则在乎贯通全经”,“此书非直元凯功臣,抑且为《禹贡》职方之嫡系”。朱彝尊《序》亦称其“考迹疆理多所厘正,简矣而能周,博矣而能要,无异聚米画也,振衣而挈其领也”。然此书亦时有贪多炫博,转致琐屑之弊。如鲁庄公筑台临党氏,遂立“党氏台”一条,而党氏台实与地名无关;又如晋以先茅之县赏胥臣,遂立“先茅之县”一条,却又不指明为何地。如此之类,曾是过求详备之失。揆其原因,大抵因其为进呈御览之作,故宁滥而勿缺。现存康熙二十七年高氏清吟堂刻本。
作者简介
高士奇是**中国清代的诗人和官员**,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和收藏家**。
高士奇(1645年-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竹窗、瓶庐、藏用老人,原籍余姚匡堰石人山(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匡堰镇高家村),后入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他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成为清圣祖康熙帝的文学老师,被誉为“始知学问门径”之师。
高士奇的一生经历了从寒儒到宫廷官员的转变,他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认可。在清代,想要做官除了通过科举考试,还可以通过捐官的方式,高士奇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得以在朝廷中获得一席之位。
此外,高士奇还是一位收藏家,他在鉴藏史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收藏品,有学者提出“以赝进上”的论断,这一说法在收藏界流传甚广,成为一则著名的收藏掌故。
总的来说,高士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文学成就和收藏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目录
提要
原序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