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宋张栻解《孟子》义理之书。凡7卷。书序称为《孟子说》,因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 (1173年) 癸巳,故《四库全书》题《癸巳孟子说》。他书著录有称《南轩孟子说》或《孟子解》者,系著录者所题。本书与《癸巳论语解》为姊妹篇,集中反映张栻理学思想,主旨以二程性理之学为依归,分章串解义理。认为天命是理的本然状态,性是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提出 “同体异取” 的命题。其说曰: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天也,理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癸巳孟子说》卷7) 认为理在事先,“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同上书,卷4) 。折服孟子的性善说,曰: “所谓善者,盖以其仁、义、礼、知之所存,由是而发,无欲之私乱之,则无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矣。” (同上书,卷2) 。于王霸义利之辨,服膺孟子的仁政说,认为 “王霸之分,德与力也” ,“以力服人者,特以力不赡之故,不得已而服之,而其中心固莫之服也。至于以德服人,虽无意于人人之服,而人将中 心悦而诚服” (同上书,卷1) 。因此,认为人主不可有血气之怒以逞霸称能;但不可不有义理之怒,“周平王不怒犬戎骊山之事也,故东周卒以不振; 晋元帝惟不怒刘聪青衣之耻也,故神州卒以沦亡”(同上书,卷1)。其辞感愤,显为宋室南渡偏安而发。通行有《丛书集成》本。
作者简介
张栻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理学家、哲学家及教育家,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贡献巨大。
以下是关于张栻的详细介绍:
生平简介:张栻生于1133年,逝世于1180年,字敬夫,后改字钦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他是名相张浚之子,早年师从张浚、王大宝、胡宏学习儒家理学。
职业生涯:张栻隆兴元年(1163年)开始仕途生涯,曾任职江陵知府、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在官场上也有显著成就。
教育事业:乾道元年(1165年),张栻主管岳麓书院教务,教授了数千名学生,为湖湘学派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一代学宗。他还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在哲学和教育上皆有深远影响。
学术成就: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虽然在后世被归于程朱理学之中,但他在北宋理学向南宋理学过渡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张栻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刻的影响,还在教育和政治领域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是宋代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目录
提要
孟子説原序
孟子说卷一
孟子说卷二
孟子説卷三
孟子説卷四
孟子説卷五
孟子説卷六
孟子説卷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