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李世民

作品简介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作者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对文化的推崇而闻名于世。

李世民,名承乾,后改名世民,是唐朝开国功臣李渊的次子,出生于599年1月23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在626年至649年间在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奠定了基础。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李世民进行深入分析:

军事才能: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极为出众。少年时期便开始从军,曾在雁门关等地作战,展现了其过人的军事天赋。在其兄李建成与弟李元吉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李世民凭借其果断和军事实力,最终胜出,并在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此后,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唐朝的繁荣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智慧:李世民在政治上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远见。他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虚心纳谏,实行节约的政策,并厉行法律,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等,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文化成就: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李世民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并鼓励文化的发展。在贞观年间,文学、艺术、书法等领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聚集于长安,形成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局面。他本人也留下了许多诗文和书法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尽管李世民被后世誉为明君,但他的统治方式和个人生活也存在争议。一些历史观点批评他的某些行为过于暴戾,以及他在婚姻选择上的一些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和积极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位集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家于一身的伟大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世民不仅是唐朝的伟大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