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称此书为”初学入德之门”,并使古本《大学》”亲民”的思想发生转向,把《大学》是一种”帝王之学”转变为人人皆能成为圣贤的”大众之学”,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章句》的修身思想强调修己、治人,并且要实现”止于至善”的社会理想,可以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道德危机提供借鉴。对《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其修己、治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涵,发掘其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为今所用。
作者简介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朱文公,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程颢、程颐)的理本论为基础,融合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的学术成就极高,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晦庵词》等。其中,他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解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教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此外,他还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官方哲学。
在政治生涯上,朱熹历仕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官至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他在官场上因坚持己见,多次与权臣发生冲突,最终被褫职出朝,晚年主要在建阳讲学著述。
综上所述,朱熹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其学问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