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拾遗-苏辙

作品简介

北宋苏辙撰。一卷。前有自序云:“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其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其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未安者,时为籀等言之,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其书以《易》曰“无思”解释《诗》曰“思无邪”,认为“惟无思然后思无邪”,而圣人无思则是指“外无物内无我”;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之类,颇涉于佛、老二氏之学。而其所说“请讨陈恒”、“子见南子”、“齐归女乐”、“泰伯至德”等章驳正苏轼(字子瞻)说,俱有精理。他如以“刚毅木讷”与“巧言令色”相证,以“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等“六蔽章”之不好学与“入孝出弟章”之好学文互勘,亦颇有所发明。存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及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出生于1039年,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他与其兄苏轼于嘉祐二年(1057年)同登进士科,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由于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苏辙曾被调任河南推官等地方职位。哲宗时期,他被召回京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历任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要职。然而因政见不同,他在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至汝州,并在之后的岁月里经历了多次职务的升降。

苏辙与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他的学问深受父兄影响,尤其擅长散文、政论和史论。苏辙的文风被认为是“汪洋澹泊”,其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

除了政治和文学成就外,苏辙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苏辙一生著作丰富,包括《诗传》、《春秋传》和《栾城集》等多部作品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苏辙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作品和生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论语拾遗全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