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丁香花》,是 “辨伪”之作,欲辨之伪,乃是当时哄传龚自珍与绘贝勒夫人顾春的“婚外恋”。流言即以1839年自珍至北京接眷南下而自己不进京城为借口,说他正因为害怕贝勒报复而不敢进城。孟森将其他有涉暧昧的举证破除得一干二净,本可宣告辨伪成功,但他偏要加一笔,解释自珍何以不入北京。当然,他并无自珍亲供,亦即没有确证说明自珍何以如此。然他偏要说:“定公(自珍号定庵)清兴所至,原难以常理论”。一般治史者不会用“清兴所至”解释史事,因为这不“科学”,也不“专业”。孟森何尝不知?却偏要说,偏要留下“破绽”,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自信能“同情的理解”龚自珍。
作者简介
孟森(1869年—1937年),字莼孙,号心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清史学家,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他是清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成就代表了近代清史研究的第一代最高水平,对后来的清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孟森早年接受传统教育,曾在江阴南菁书院学习,准备科举考试,但多次尝试均未中举。他性格耿直,才华横溢,有“清狂之名”。1902年,孟森在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的资助下去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学习法政,期间接触到了大量新思想和知识,包括翻译日本维新后的政法类书籍。归国后,他不仅参与了政治活动,如主编《东方杂志》、为江浙联军起草进攻南京的宣言,还曾担任过国会参议员等职务,但最终选择远离政坛,专注于学术研究。
孟森的学术生涯主要集中在清史领域,他的研究涵盖了满洲开国史、明清掌故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利用《清实录》、《清史稿》以及清廷档册、《朝鲜李朝实录》等珍贵史料,对清代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满洲开国史》、《明元清系通纪》、《清史讲义》等,这些著作不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而且评论精当、史料考究,是研究清史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1929年,孟森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历史系,担任副教授,进一步投身于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孟森的学术贡献使得他在清史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后世的清史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