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云宫法语,元人汪可孙撰。书成于大德戊戌年(1298)。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七品,即〈先天品〉、〈后天品〉、〈养生品〉、〈明善品〉、〈持用品〉、〈道微品〉、〈神化品〉。各品分别辑录三教有关性命之语,略作解释发挥,旨在融会儒、释、道性命之说而纠正其流弊。作者认为:「儒者以养性率性为先,知命立命为务」,故功极于参天赞化;「彼道释明心见性,修命覆命,至于妙有真空,与道合真。」又称:「吾儒之道由正心诚意而得,佛老之道亦由正心诚意而得也。人欲尽净,天理流行,即一念不生,全体自见之大机括。」。作者之意,盖欲立足。儒家而汇通佛道。
作者简介
汪可孙是元代的道教学者,著有《云宫法语》一书。汪可孙在元代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思想,还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以下是关于汪可孙的相关介绍:
个人背景:汪可孙生活在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时代,他的学术成就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云宫法语》作为一部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思想的著作,展示了汪可孙深厚的学识和对三教合一理念的追求。
作品内容:《云宫法语》主要论述了道教的道通论和金丹修炼说,同时吸纳了儒教和佛教的教义。汪可孙认为,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坐忘可以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这也是书名“云宫法语”所蕴含的意义。
学术贡献:汪可孙的学术贡献在于他对三教思想的整合与发展。《云宫法语》不仅是道教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元代宗教融合现象的宝贵资料。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窥见元代社会在宗教信仰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时代意义:汪可孙的作品和思想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极为活跃的时期,汪可孙的学术活动正是这一时期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历史影响:虽然汪可孙的名字在后世可能不如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或思想家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作品和思想无疑对后来的道教研究以及中国宗教史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人物:除了汪可孙,元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贡献,如汪古部的首领阿剌兀家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作用,以及他们在文化传播上的潜在影响。
现代研究:现代学者对汪可孙及其作品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他的《云宫法语》仍然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随着学术界对于元代历史文化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汪可孙的研究成果出现。
总的来说,汪可孙作为元代的道教学者,其著作《云宫法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学术追求,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宗教文化特征。通过对汪可孙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