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二卷,旧题唐韩愈、李翱同注。唐以来对此书说多异同,参校各说,疑此书为韩愈注《论语》前所作的笔记心得,李翱亦间有讨论,附于其间,后人得之,刊刻而成,而以韩曰、李曰分别两人之说。韩愈、李翱学术观点相近,二人所解基本看法相同。韩、李讲性,因而多用以解说《论语》,如解释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说:“天命之谓性,《易》者,理性之书。先儒失其传,唯孟轲得仲尼之蕴。”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该书则解释说,不闻并不是没听说,而是“少克知”之义。孔子是讲性与天道的,只是弟子中少有知道的。韩、李的笔解,实是为自己的性命说,从孔子那里去找证据。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或昌黎先生。他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在唐朝中期担任过官员,并以其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而闻名。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应简洁明了,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即排偶文风)。他的写作理论包括“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这些理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韩愈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不乏批评时政、倡导道德教化的内容。他的散文尤为著名,如《师说》、《马说》等,都是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韩愈的文学成就使他被誉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总的来说,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贡献,他在思想哲学上也有所建树,被认为是道家观念的确立者之一。他的著作《韩昌黎集》收录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至今仍被学者研究。
目录
提要
論語筆解序
卷上
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