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林弘衍所编之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集录广录所未收之上堂、拈香、垂示等之语要,包括玄沙之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作者简介
玄沙师备禅师,唐代末年至五代时期的高僧,生于公元835年,逝于908年,俗姓谢,是福建省福州闽县人。他早年的生活颇为洒脱,喜欢在福州南台江上泛舟垂钓。到了30岁那年(唐咸通初年,即860年左右),玄沙师备突然萌生了强烈的出家念头,于是他离开了尘世生活,前往河南开封的芙蓉山,拜在灵训禅师门下剃度出家,并随后在江西豫章的开元寺受具足戒。
师备禅师修行严谨,生活简朴,曾行头陀行,以苦行著称,人称“备头陀”。他在36岁时驻锡于芙蓉洞,38岁则在福州象骨峰建立了自己的禅院,后来移居到福州的玄沙院。在那里,他应机接物,教导学徒,长达三十余年,吸引了八百多位学侣跟随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罗汉桂琛,而桂琛的弟子法眼文益则创立了法眼宗,对后世禅宗发展影响深远。
玄沙师备禅师不仅以其苦行和深厚的禅修实践闻名,还因其深邃的禅理和机锋应对而受到尊敬。他的教诲被记录在《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或简称《玄沙大师语录》中,流传后世,成为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玄沙师备禅师于梁开平二年(908年)示寂,世寿74岁,其圆寂纪念日按照农历是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受到佛教徒的纪念与缅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