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求师意-戴思恭

作品简介

医论。明戴思恭 (1324—1405)撰,汪机编。二卷。思恭有 《秘传证治要诀》 已著录。本书所论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阐发,发其未竟之意,故名。成书于正统八年 (1443)。卷上有论述消渴、喉痛、疝、肠痈等二十七种病证,卷下有论述大风、痛风、内伤、小儿脉、安胎、恶阻等三十一种病证。包括内、外、喉、妇、儿科之病证。对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的论述,均本于朱氏之意,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朱氏临证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而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分析透彻。对后来汪机的 “营卫论”有一定影响。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提书名。由其门人陈桷校刊。有嘉靖十三年 (1534) 陈桷刊 《汪石山医书七种》本。

作者简介

戴思恭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尊称为“御医之御”。

戴思恭生活在1324年至1405年间,他是一位高超的医师,曾受到三朝皇帝的爱重,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等,多次担任御医。戴思恭的医术传承自丹溪学派,师从朱震亨,也就是许谦的徒弟,同时他也学习了荆山人浮屠的徒弟罗知悌所传授的知识,浮屠本身是刘守真的门生。

在医学上,戴思恭擅长治疗泽物、滋阴、散痛等病症,并以其精湛的医术著称于世。他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深受丹溪学派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尤其是在滋阴学说方面有所发展。

此外,戴思恭的主要著作有《证治要诀》等,这些著作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医学界的声望非常高,以至于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可见其在中医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目录


卷之上
卷之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