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发现古书上,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对脏腑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他决心加以改正。他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而决心对人体内脏进行实地观察,以纠正古书中之错误。后来适遇当时瘟疫病流行,死伤甚多,穷人无力埋尸而弃之荒野,他借此认真实践和观察,并绘出内脏图,最后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书中纠正了古人在人体解剖学上的不少错误,其中如对肺脏及气管的描述,相当精彩、准确;还提到卫总管(实指大动脉)在胸部、背部与诸器官相连的情况,对于胃肠的解剖构造、腹内器官包括肝、胆、胰等脏器的描述,都比较正确,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他在对待古人错误的态度上,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受到人们的称赞。但也因为限于条件,书中还有一些错误存在。此外,书中对疾病强调瘀血的病因病理,并提出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一些方剂。这些见解有自己的创见,其方剂经现代研究,对某些病证效果甚好。现有铅印本存世。
作者简介
王清任,清代名医,中医解剖学的先驱,被称为“中医解剖第一人”。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上,还体现在其对中医学理论的贡献和实践创新上。下面将对其人进行具体介绍:
早年经历与学术背景
出身与早期教育:王清任,字勋臣,出生于1768年,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自幼年起就开始学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并能够将理论熟练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独立精神与实践经验:王清任具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不仅读书广泛,而且不拘泥于书本,善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对疾病的见解。
解剖学研究与《医林改错》
解剖学研究的契机:在封建社会背景下,人体解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王清任通过观察尸体等方式,得以深入了解人体的五脏六腑,发现古书中的错误,并决心纠正这些错误。
《医林改错》的编写:经过4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王清任将所了解的人体内脏绘成脏腑图42件,连同其他医论,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一书。《医林改错》不仅纠正了前期大量的医学错误,还提出了许多经典实用的名方,至今仍在使用。
活血化瘀的理论贡献
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王清任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发展和创新。他主张治病要诀就是调理气血,提出了“逐瘀活血”和“补气活血”两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一代活血化瘀的名家。
实用价值的持续影响:他的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到现在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社会活动与影响
为民请愿与行医:王清任不仅在医学上有卓越成就,他还因不满地方官员的不正之风,为民请愿,带头抵制收费,结果遭陷害,被迫远离故乡,常年在京津一带行医。
开设药铺与交流:在北京开设药铺“知一堂”,为公卿所推许,尤其是与驸马交好,并结为异姓兄弟。这反映出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而言,王清任是清代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医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中医解剖学领域的开创,还包括对中医学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及实际治疗方法的创新。他的生平和成就体现了中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也反映了一个医者对于生命健康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深刻思考。
目录
张序
刘序
知非子序
自序
卷上
卷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