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王通

作品简介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作者简介

王通是隋朝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字仲淹,又称文中子。

王通,生于公元584年,卒于617年,祖籍山西祁县,后迁至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他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王通不愿做官,一生以弘扬儒学为己任,并明确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佛、道思想及方法之长,来丰富和充实儒学。他曾在河汾设帐授学,远近闻名,求学者自远而至,盛况空前,门人弟子多达一千余人,有“河汾门下”之称,时人称他为“王孔子”。

值得一提的是,王通的学生有魏征、李靖、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他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在唐代就已全部失传,只留下他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说》。

总的来说,王通是隋朝时期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坚持弘扬儒学,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及方法之长,丰富和充实了儒学。他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门人弟子多达一千余人,被誉为“王孔子”。

目录

阮逸<文中子中说>序
卷一 王道篇
卷二 天地篇
卷三 事君篇
卷四 周公篇
卷五 问易篇
卷六 礼乐篇
卷七 述史篇
卷八 魏相篇
卷九 立命篇
卷十 关朗篇
附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