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朱熹

作品简介

理学著作。宋朱熹、吕祖谦编。十四卷。是书辑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二程、周、张之书,精深博大,初学者不知所择,入门无从。作者从《二程遗书》、《经学理窟》、《正蒙》、《西铭》、《易通》、《太极图说》中,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依类编排,分为十四门: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共622条。《道体》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为学》论证“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出处》论述“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该书令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好高骛远,实为阐述儒家性理概论诸书之祖,入圣之基。有《四库全书》本,《朱子遗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端溪丛书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者简介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朱文公,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程颢、程颐)的理本论为基础,融合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他的学术成就极高,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晦庵词》等。其中,他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解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教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此外,他还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官方哲学。

在政治生涯上,朱熹历仕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官至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他在官场上因坚持己见,多次与权臣发生冲突,最终被褫职出朝,晚年主要在建阳讲学著述。

综上所述,朱熹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其学问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簡介
道體第一卷
爲學第二卷
致知第三卷
存飬第四卷
克己第五卷
家道第六卷
出處第七卷
治體第八卷
制度第九卷
政事第十卷
教學第十一卷
警戒第十二卷
異端第十三卷
聖賢第十四卷
朱熹後序
呂祖謙後序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