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外科专书,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维德)撰。刊于1740年(乾隆5年)。卷一载痈疽的病因、症候、诊法并列症29种;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并收有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本书以“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创用滋阴散寒、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与此同时,再次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书中所载之犀黄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但另一方面,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如把外症之白陷,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等,亦属偏见,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清·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流传甚广,建国前亦屡有发行,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作者简介
王维德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尤其在外科领域有卓越的贡献。他生于1669年,字洪绪,号林屋散人,被尊称为林屋先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医学的热忱和执着,特别是在外科医学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以下是关于王维德的相关介绍:
家学渊源:王维德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其曾祖王若谷便以疡科闻名。从小接受家学的熏陶,王维德不仅通晓内、外、妇、儿各科,而且在外科方面尤为精通。他反对随便动用刀针及毒药,强调在痈疽初起之时应采用内消之法治疗,不宜用外托及手术。
学术成就:王维德的代表作《外科证治全生集》集中体现了他的外科学术思想。在书中,他将外科疾患分为阴阳两大类,并提出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治疗原则。他对阴疽的诊治独具匠心,创造了如“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等中医治疗外科疑难病症常用的名方。
全生派特点:作为吴门外科全生派的创始人,王维德的学说在清代外科学术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生派的特点包括将所有外科疾患分为阴阳两大类,主张凡痈肿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并禁用蚀药;对阴疽的诊治独具匠心,如所创”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等中医治疗外科疑难病症常用的名方。
后世影响:《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不仅总结了王维德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还荟萃了祖传效方。全书列证48种,载方75首,对疡科的论证与治疗有独到学术见解,对后世的医学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王维德不仅是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他在外科领域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他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在当时具有创新性,对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深入了解王维德的生平和医学成就,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中医学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录
潘序
黄序
王序
马评汤序
马评吴序
自序
凡例
重订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