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传抄-宝唱

作品简介

《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目录,及本书部分之要文。本书共分八科:(一)外国法师,竺迦摄摩腾以下十八人。收于初四卷。(二)中国法师,朱士行以下一六三人。收于卷五至卷十七。(三)律师,卑摩罗叉以下二十人。收于卷十八。(四)禅师,弗若多罗以下四十人。收于卷十九、卷二十。(五)神力,耆域以下十五人。收于卷二十一。(六)苦节,惠永以下一三九人。收于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七)导师,道照以下十三人。收于卷二十九。(八)经师,昙药以下十七人。收于卷三十。据续高僧传卷一载,本书系由梁天监九年(510)开始撰集,至天监十三年完成。于隋唐之顷,本书尚存于世,在隋唐两代之经籍志中皆著录之;又续高僧传卷一中,亦载有本书之序略,后始渐散轶。此外,本书亦曾流传于日本。

作者简介

宝唱是梁代僧人、佛学家,著有《名僧传》三十卷。宝唱(南朝齐梁时期),俗姓岑,吴郡(今苏州)人。他18岁出家,师事僧祐,曾任京都建康新安寺主。在梁天监九年(510年),宝唱因病发愿搜集历代僧录碑志及口述等资料,区别分类,历时四年编成《名僧传》初稿。全书30卷,收录东汉至齐七个朝代的名僧425人,分为法师、律师、禅师、神力、苦节、导师、经师七科,每科之首均有序文。《名僧传》搜罗宏富,收录的僧人为后来的僧传所不载,所记人物事迹也大多比后来的僧传详细,且十分重视佛教理论学说和著作。

据慧皎《高僧传》记载,宝唱的《名僧传》虽然克服了只为某一类型或某一地区僧人立传的偏失,但也有取材不精、内容空洞之弊。慧皎尤其不赞成宝唱对入选僧人的取舍原则。宝唱立传的对象主要是知名度大、享有各种世俗荣誉的僧人,那些超绝尘世的高行僧人反而多被遗漏。因此,慧皎决定撰写一部《高僧传》,以“高”字为佛教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与《名僧传》相抗衡。

总的来说,宝唱作为梁代著名的僧人和佛学家,他的《名僧传》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编纂了这部最早的佛教史传之一,更在于他对中国佛教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