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全书-沈子禄

作品简介

经络类著作。前编明沈子禄撰,后编徐师鲁撰,清尤乘重辑。二卷。子禄字承之。曾撰《经脉分野》(即此书前编)。师鲁吴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奉命册封周藩,阅岁历转左给事中。儒而兼医。得子禄书稿,为之订正续编并作序。名续编为《枢要》,更名全书为《经络全书》。前编撰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后编撰于万历四年(1576),乘重辑刊于康熙九年(1668)。前编记述全身体表部位名称凡八十八条,逐一详引博考《内经》等书文字,并论述经络循行交会;后编列原病、阴阳、脏腑、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十四篇。均考《内经》及后世医籍有关经络论述,参合己见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术语进行较系统整理。书末附有音释。对研究经络学说颇有参考价值。有《脏腑性鉴·经络全书》合刻本,《博物知本》本及抄本。

作者简介

明代的沈子禄是一位医家,以精通经络之学而著称。沈子禄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还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下面将从各个方面对沈子禄进行详细的介绍:

基本信息

个人背景:沈子禄,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承之,号鹤泉。
所处时代:沈子禄活跃于明代,这是一个医学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
人物生平

藏书爱好:沈子禄喜欢收藏书籍,这为他后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医术成就:沈子禄通晓经络之学,并因此在当时被称为名医。
京城之行:沈子禄在嘉靖末年前往京城,一年后返回故乡,不久因病去世。
主要作品与贡献

《伤寒要旨方》校补:沈子禄曾对宋代李柽编著的《伤寒要旨方》进行校补,显示出他在医学文献方面的深厚造诣。
《经脉分野》撰写:沈子禄著有《经脉分野》,该书是关于经络学说的重要著作,体现了他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经络全书》合作:沈子禄与徐师鲁合撰了《经络全书》,该书是针灸学的重要著作,分为前后两编,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历代有关经络的文献。
学术影响

经络学说的发展:沈子禄通过自己的著作,对经络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推动了针灸学的进步。
后世影响:沈子禄的作品和学术成果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经络和针灸方面。
历史评价

医学地位:沈子禄在明代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誉为名医,其学术成就被后人广泛认可。
学术贡献:沈子禄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医学领域,他还通过校补古籍和撰写新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此外,在深入了解沈子禄的贡献后,可以进一步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和当时的医学背景。例如,沈子禄对于经络学说的研究,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也可能影响了当时的医疗实践和理论发展。同时,他的京城之行可能与他的职业发展有关,也可能与学术交流有关。这些细节虽然在现有的资料中没有详细说明,但它们构成了沈子禄完整的人生轨迹和学术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沈子禄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医家,他在经络学说和针灸学方面的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沈子禄生平和学术成就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明代医学的繁荣和进步,以及个人在其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目录

原序
凡例
前编·分野
后编·枢要
合刻二书后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