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咸丰元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作者简介
吴亦鼎是清代的著名医家,尤其在针灸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他不仅精通医理,还针对当时医学界的一些偏颇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特别是在灸法方面的贡献值得人们深入了解。以下是具体分析:
生平概述
基本信息:吴亦鼎,字砚丞,出生于安徽歙县。
时代背景:吴亦鼎生活在清代,这是一个中医学术发展相对成熟的时期,但同时也是西方医学逐渐传入中国的时期。
主要成就
《神灸经论》的编撰:鉴于历代医家普遍重视药疗和针疗而忽视灸治的现状,吴亦鼎收集了王焘《外台秘要》及西方子之灸法等资料,编撰了《神灸经论》,对灸法理论及其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麻疹备要方论》的贡献:除了在灸法领域的贡献外,吴亦鼎还撰写了《麻疹备要方论》,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文献。
医学思想与特点
重视灸法:在当时医学界普遍偏重药疗和针疗的背景下,吴亦鼎能够关注到灸法治病的独特价值,显示了他的医学视野和创新精神。
临床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编撰《神灸经论》,吴亦鼎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灸法经验,还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推动了灸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后世的影响
医学著作的传世:《神灸经论》和《麻疹备要方论》等著作至今仍有刊印本流传于世,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针灸学的发展:吴亦鼎的灸法研究,特别是《神灸经论》的编撰,为后来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了针灸学科的进步。
评价与纪念
历史地位:作为清代著名的医家,吴亦鼎在中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针灸学领域的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
现代影响:尽管距离吴亦鼎的时代已经过去数百年,但他的医学思想和实践成果仍然对现代中医学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吴亦鼎的医学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应用价值。例如,他的灸法理论对于现代人治疗某些疾病可能仍有指导意义。同时,他在《麻疹备要方论》中的论述也可能对现代医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结而言,吴亦鼎不仅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家,他在针灸学领域的贡献尤其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通过对他生平、成就以及医学思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目录
引言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