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均-方以智

作品简介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映了方氏哲学上由气本论向心本论的转变,充分发挥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思想,接受了佛教虚无、相对主义理论。伦理学上坚持人性本善,指出人性之善是“无善无恶”的至善。认为“有先天之善、恶,有后天之善、恶;有未生前之善、恶,有已生后之善、恶”(《颠倒》)。强调善恶的标准和区别都是相对的,不可截然分析,“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公符》),恶是善的补充和作用。绝对的善则超越这种善恶对待,“有善、恶对待之善,有不落善、恶之善”(《反因》),只有使对待之善恶相因相泯,才能在对善恶的超越中求得绝对至善。“无善无恶乃至善也,有善可为,即兼恶德矣”(《颠倒》),表现出明显的善恶相对主义倾向。主性善情恶,以善在恶中论证性在情中,理在欲中,“性善,情恶,无意为之则善,有意为之则恶”(《公符》)。把心性区分为公心、独心,公性、独性。公心是“先天之心寓于独心者也”,“公性则无始之性”。倡导“各安生理”,提出“自食其力”的道德原则,认为维持生命之食是道德的基本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生活资料,才符合道德的起码要求。(《食力》)在生死观上,主张“不虚生,不浪死”(《无如何》),要求人们无心于生死,“生死自生死,可出可入”,“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生死格》)。但并不否定封建纲常伦理,对传统名教叛逆者李贽大加贬抑,指斥他是“官不称意”,于是“颠倒其说以快意,一切不顾”,“遂为坏名教、乱天下之渠魁”(《名教》)。反映了方以智维护传统纲常名教的道德立场。

作者简介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别号包括鹿起、龙眠愚者等,出家后法名弘智,人称药地和尚。他出生于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是明代“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一生经历了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其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他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过着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在明朝灭亡后历经流亡;晚年则潜心学术,留下了大量理论著作。

方以智的学术成就在于他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和《东西均》**等。他的著述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医药、物理学等领域,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丰富广博。

此外,方以智故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碧峰办事处内,原名“廷尉第”,是了解他生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地点。

目录

东西均开章
东西均记
扩信
三征(统泯随,交轮几)
尽心(尽,从聿从火从皿)
反因
公符
颠倒
生死格
奇庸
全偏
神迹
译诸名
道艺
不立文字
张弛
象数
所以
容遁
食力
名教
疑信
疑何疑
源流
无如何
兹燚黈
消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