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鸣鹤余音,元朝仙游山全真道道士彭致中编集,约成书于至正七年(1347)。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元代学者虞集序文,叙述此书编集始末。正文中广泛采集唐、宋、金、元道士所撰诗词歌赋及杂文,总计约四百七十篇。入选作者约四十人,其中多为全真道道士。如祖师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马丹阳、丘长春、郝太古、宋披云、冯尊师等。另有朗然子、虚靖天师、徐神翁、白玉蟾等宋代道士诗词,以及宋仁宗、辛天君、八仙等帝王仙真之诗。虞集词十二首亦编入书中。所收诗词歌赋,皆阐述全真教旨,或感叹人生无常,世间如火坑,劝人出家修道;或抒写避世出尘,逍遥林泉之闲情逸趣;或剖析玄理,发明心性,咏述修心悟性之旨要,而尤以阐发内丹之作品最多。书末有数篇宣扬玄风教规之杂文。
作者简介
彭致中是元代的一位词人,编撰了《鸣鹤余音》这一词集。 在探讨彭致中的生平与作品前,不妨深入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彭致中的生平
历史地位:彭致中生活在元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元代虽然由蒙古人所建立,但其统治阶层对于汉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如彭致中得以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
作品概述:彭致中所编撰的《鸣鹤余音》是一部词集,共9卷,收录了36位词人的作品,包含500余首词作。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元代词坛的风貌,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深厚影响。
《鸣鹤余音》的特点
内容特色:《鸣鹤余音》作为一部道家所撰的词集,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道家哲学的追求与实践。通过这些词作,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群体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态度。
版本流传:关于《鸣鹤余音》的版本,存在元刊残本8卷以及《道藏》本9卷两种形式。其中,《四库全书》书前有元虞集序,显示了该词集在当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传播。
彭致中作品的文化价值
文学贡献:彭致中通过《鸣鹤余音》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元代词学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词作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词宝库,也为研究元代社会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思想影响:《鸣鹤余音》中所反映的道家思想,对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的文人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生活理念,影响了后来许多文人的诗词创作和人生观念。
彭致中作品的传承意义
教育意义:作为元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鸣鹤余音》在文学教育和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文化传承:彭致中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鸣鹤余音》的传世,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道家元素,对现代人寻找精神寄托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彭致中作为元代的词人,其编撰的《鸣鹤余音》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文人的思想追求,还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彭致中及其作品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