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太微仙君功过格》,金朝道士又玄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作者于大定辛卯年(1171)梦游紫府,朝礼太微仙君,得受功过之格,梦醒后写成此书。书中列举功过格律。包括功格三十六条,分为救济门、教典门、焚修门、用事门四类;过律三十九条,亦分为不仁门、不善门、不义门、不轨门四类。凡修道行善者为功,如布施钱财、救济贫困、修整道路、传授经教、修建庙宇神像、行斋度亡等等。凡违道作恶者为过,如不救济贫困、毁坏庙宇神像、咒骂神圣、嫉贤妒能、挑起斗讼、取财不义、偷盗、杀生、酗酒、诲淫等等。世人根据上述功过格律,逐日逐月自记其言行功过,按时检验,可自知功过多寡,与上天真司考核之数昭然相符。依此行持,远恶迁善,积功累德,则「去仙不远矣」。此书对后世颇有影响,元代净明道道士奉持此书,儒家学者亦称引之。
作者简介
金代的又玄子记录了《太微仙君功过格》。金代,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朝代,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哲学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金代的又玄子,作为该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记录的《太微仙君功过格》不仅是道教文献中的瑰宝,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又玄子的《太微仙君功过格》的内容和意义来看,它不仅是一份简单的文献记录,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该书滥觞于金代,本为道士修行的准则和指南。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的具体条目,引导人们行善积德,从而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这种思想不仅与儒家的“反求诸己”和道教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文化传统相呼应,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个人命运和道德责任的深刻理解。
其次,从《太微仙君功过格》的历史影响来看,它不仅在金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尤其是明代的《了凡四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点体现在《了凡四训》中提倡的“功过格”上,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又玄子的这一记录。《了凡四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劝善的经典之作,其提出的改造命运的思想和方法,无疑受到了《太微仙君功过格》的启发。这表明,又玄子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影响力穿越时空,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再次,从《太微仙君功过格》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来看,它强调了个人努力和道德修养在改变命运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念与当代社会倡导的个人责任和自我提升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虽然外部环境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影响,但最终决定一个人成败的,还是个人的品德和努力。又玄子的这一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地改变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最后,从《太微仙君功过格》在当代社会的启示来看,它提醒人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会对其产生误解。然而,又玄子的作品以及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却能为现代人提供指导和启迪,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通过对《太微仙君功过格》的研究和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命运、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综上所述,金代的又玄子及其记录的《太微仙君功过格》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也是值得当代人深入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因此,又玄子及其作品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值得人们继续探索和传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