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扬雄

作品简介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等。是书属杂史杂传体志怪。 书中主要记载秦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 柏、 鱼凫、 望帝、 开明帝等神话传说和怪异故事。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作者简介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汉族,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辞赋家及思想家。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扬雄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虽有些口吃,但擅长辞赋,早期作品受司马相如影响较大。后来,扬雄对其早期崇尚的辞赋风格有所转变,更加注重内在思想表达。他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太玄》是一部模拟《周易》结构而创作的哲学著作,《法言》则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阐述,《方言》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方言学专著,《训纂》则是一本解释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扬雄在汉成帝时期任职宫廷,创作了诸多讽喻时弊的赋,试图通过宏大的艺术形式对当时的统治者进行规劝。在王莽篡位时,扬雄一度遭遇困境,据传曾在天禄阁欲自杀,幸得他人解救。扬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辞赋作品和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成都地区,仍有纪念扬雄的遗迹,如子云亭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