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综合性医书。1974年河北省威县张大昌捐献家藏敦煌文献抄本。据张氏云:其祖父张光荣清末留学日本,民国初回国从军,曾在湖北任军马总缉察,1915年奉命往张掖收购军马,曾到敦煌千佛洞,从王道士手中购得此卷。原卷写在丝织品上,约长一丈二、三尺,高尺许,卷首有三皇像,像四周为二十八宿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后书正文。卷本后遭毁,现张大昌仅存两种传抄本。首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实为托名之作,约成书于隋唐时期。主要论述五脏病辨治,每脏附大小泻补汤四方。另记有救诸病误治致生变化五方、救诸劳损病五方、救卒死五方、二十五种药物变化图说及天行病经方等。此书重视五行学说,以五行经纬五脏用药,独具一格。文中保存了部分已佚“经方”,如“朱雀汤”、“大小阴旦汤”、“大小阳旦汤”、“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方等。其中救卒死中恶等均为很有效的简便医方。
作者简介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以及医药学家,他在本草学和化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出生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他自幼聪慧,十岁时就开始阅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十五岁撰写《寻山志》,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弘景在青年时期就展现了对学术的深厚兴趣,尤其对道家学说和医学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他曾在二十岁时被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岁左右时,陶弘景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
在当时,本草著作众多但无统一标准,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整理合并,并加入个人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该书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创立的药物分类方法沿用至今。
此外,陶弘景还是一位炼丹家,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甚至送他黄金、朱砂等原料供其炼丹。在此过程中,他掌握了诸多化学知识,如汞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以及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这在世界化学史上也是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陶弘景深受梁武帝的信任,虽然多次辞官隐居茅山,但国家大事常向他咨询,因此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不限于道教和炼丹术,还包括医学、本草学、养生学等多个领域,且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杰出表现。陶弘景一生著作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