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校义-胡澍

作品简介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素问校义》、《素问校义》。1卷。清胡澍(荄甫)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者研习《内经》不泥于旧说,通过考据训诂、反复推详以启悟经文奥趣,历指全元起、王冰等注释之非。如对《四气调神大论》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之句云:“奇,当作‘苛’字,形相似而误。苛即病也”。又如同篇下文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句,王冰谓“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而胡澍校曰:“圣人行道,愚者倍道也。‘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从而王冰误注得以纠正。凡此心得之论虽仅30则,却与俞樾《内经辨言》有异曲同功之妙。现有《滂喜斋丛书》本、同治、光绪年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作者简介

胡澍是清代著名的医家、篆书艺术家,并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校注。

胡澍(1825-1872年),字荄甫,号石生,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他在咸丰九年举于乡,后成为郎中并分发户部山西司。胡澍在中年因健康原因放弃仕途转而从医,并在艺术领域也有所建树,尤其擅长篆书和画梅。他的书法得到了当时名家的高度评价,其中赵之谦更是对他推崇备至。此外,胡澍还对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校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在篆书艺术上,胡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技法,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遒劲有力,同时又不失柔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在当时即受到高度评价。他与当时的篆刻名家赵之谦有着深厚的交往,两人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在医学方面,胡澍的贡献同样不容小觑。他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校注工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医学功底,也显示了他在文献学方面的造诣。通过对《素问》的校注,胡澍纠正了许多流传过程中的错误,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版本,这一贡献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艺术与医学上的成就,胡澍的人生经历也颇具看点。他出身于安徽绩溪的一个文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虽然最初选择了仕途,但中年的疾病让他转而投身医学和艺术,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在当代,还有一位名为胡澍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植物学野外实习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领域进行研究。虽然同名,但两位胡澍的活动领域和时代背景完全不同,这也展示了“胡澍”这个名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力。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胡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其在篆书艺术领域的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超越。而当代的胡澍则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名字相同的两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

目录


素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