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晋代志怪小说集。王浮撰。原书已佚。该书史志不见著录,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收载此书,但未言卷数,亦不知亡于何时。 《太平广记》、 《事类赋注》、 《太平寰宇记》等书存其遗文,唯《太平御览》引称“王浮《神异记》”。据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帛远传》记载:王浮,晋惠帝时人,官祭酒,曾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 《神异记》,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共收八条,大部分残缺不全,内容多记神仙事,颇符合王浮的道士身份。较完整者,仅有三则:一为《晋冶氏女徒》,取于《古文琐语》,一为《陈敏失信受罚》,一为《丹丘茗》。
作者简介
晋代的王浮是一位道士,也是志怪小说《神异记》的作者。王浮生活在西晋惠帝时期,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都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与交融。以下是对王浮的具体介绍:
个人背景
身份定位:王浮起初为僧,后因与佛教有矛盾而叛入道教,并最终成为天师道祭酒。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当时佛道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体现了个体在宗教文化冲突中的选择与适应。
创作背景:作为一位道士,王浮在宗教文本的创作上具有深厚的基础。他依据东汉《太平经》中“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伪造《老子化胡经》,试图通过此书表明道教早于佛教。这种创作行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既是对自身宗教信仰的维护,也是对文化权威的一种争夺。
主要作品
《神异记》:《神异记》是一部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由王浮撰写。这部作品虽已散佚,但鲁迅先生在《古小说钩沉》中辑录了其部分内容。《神异记》的内容围绕神仙鬼怪的故事展开,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与探索。
《老子化胡经》:此书是王浮基于道教立场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提出老子曾西游化胡成佛的观点,试图证明道教的历史与影响力优于佛教。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佛道之间的激烈争论,甚至导致了多次文献的焚毁。
历史影响
佛道之争:王浮通过《老子化胡经》的撰写,加剧了当时已经存在的佛道之争。这场争论不仅涉及宗教教义的对抗,还牵扯到了文化认同与政治立场的问题。
文学贡献:尽管王浮的某些观点和行为在当时受到了争议,但他的《神异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了解晋代社会文化与民间信仰的重要窗口。
综上所述,王浮不仅是一位深受时代影响的道士,还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生平活动反映了晋代社会的宗教动态和文化多样性。通过对王浮及其作品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还能深入探讨个人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