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时二大甘露门。鼓吹默照禅。默照禅之要旨于卷八处处可见,而非大慧宗杲所谓之枯木寒灰禅或默默冷坐禅。本书即集录其于浙江明州天童山景德禅寺上堂之语录而成。九卷之中包括上堂、颂古、拈古、小参、法语、真赞、偈颂等。卷一及卷五,收录有关于云门、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五家宗风之语。又卷五之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小参,又称天童小参录、宏智古佛小参录,有别行本传世。
作者简介
释正觉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俗姓李,号宏智,生于1091年,逝世于1157年。释正觉的一生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追求与实践,他在宋代社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不仅是位高僧,也是当时文化与宗教交流的重要人物。
首先,从释正觉的个人生平来看,他的人生轨迹体现了一位宋代僧人的典型经历。出生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释正觉自幼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开始游历求学。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佛学基础,也反映了宋代佛教教育的普及和成熟。特别是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迁住大洪寺并掌理笺记,显示了他在佛寺中的重要地位和管理才能。此后,他的职业生涯更是遍布多个重要的寺院,如灵隐寺、天童寺等,这些寺院在当时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其次,从社会背景来分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佛教与世俗生活密切交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正觉和其他僧尼一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诱惑。一方面,他们需要坚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与世俗社会发生接触。释正觉能够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佛教徒的清净本色,充分说明了他的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
再次,释正觉在佛教文学和教育方面也有显著的贡献。据记载,他著有《宏智广录》九卷、《宏智觉禅师语录》四卷等多部作品。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佛教文献,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佛学资源。通过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窥见宋代佛教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释正觉在其中的影响力。
最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释正觉的活动不仅限于佛教内部,他还与当时的士大夫及文人有着广泛的交往。这种跨界的交流模式,使得佛教思想与儒家、道家等其他思想体系发生了融合与碰撞,进一步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释正觉不仅是宋代佛教的重要代表,也是宋代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展示了佛教在宋代社会中的活跃角色。通过对释正觉的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佛教发展,还可以从中观察到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