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草堂医案-袁焯

作品简介

医案。袁焯撰。四卷。焯字桂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为其临证医案,经择要编次而成。不分门类,载凡百案,约万余言。均为外感、内科杂病治案,亦有妇、儿科证治。每案详叙患者里居、姓氏年龄、病症、病因、诊脉辨证、立法方药及预后,多为连续复诊案例。系仿《芷园臆草》、《寓意草》体例,案案有始末可循。先议病,后议药,遵喻氏法程,集众家之长,辨证得当,用方平稳。有一九一五年袁氏于江都自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五八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作者简介

袁焯编著了《丛桂草堂医草》这本中医文献。该书是一本记录医案和医话的中医文献,成书于1914年,展现了作者在医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以下是关于该书的相关介绍:

作品概述

作品名称:《丛桂草堂医草》,也被称为《丛桂草堂医案》。这本书由袁焯编写,是一部四卷本的中医典籍。
内容涵盖:书中详细记载了内、儿病案七十一则以及妇科病案二十三则,反映了袁氏医术的精湛与细致。每个病例都经过严谨的辨证分析,用药考究,力求阐明审症用药的原理。
版本流传

初版信息:现存最早的版本为1914年和1915年的自刻本,这些版本对于研究袁焯的医学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通行版本: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是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铅印本,这个版本由于其广泛的可获取性,成为了学习和研究该著作的主要文本。
学术贡献

临床经验总结:袁焯通过《丛桂草堂医草》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内科、儿科和妇科方面。书中的医案覆盖了多种疾病,对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医学思想体现:袁焯在书中不仅记录了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他独到的医学思想和治疗原则。通过对每个病例深入剖析,袁焯传达了精准辨证和稳妥用药的重要性。
影响评价

学术价值:《丛桂草堂医草》作为一部反映清代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也为中医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历史地位:在中医学史上,袁焯及其著作占据了一席之地。《丛桂草堂医草》被视为中医领域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和研究。
综上所述,袁焯不仅是一位医学家,更是一位深谙中医药学精髓的学者。他的《丛桂草堂医草》不仅是中医领域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目录


自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