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温疫论-戴天章

作品简介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 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症候41条;卷四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一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作者简介

戴天章是清代著名的医家,字麟郊,号北山,出生于江苏上元。他不仅精通儒学,广泛涉猎诸子百家之学,还对天文、历算等格物致知之学有所探索,尤其擅长医学。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戴天章的生平和贡献进行详细分析:

生平背景

出生地与时代背景:戴天章出生于江苏上元,生活在清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天章能够在医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显示了他的学识和实践能力。
学术兴趣与成就:戴天章好学强记,不仅精读儒家经典,还广泛涉猎包括天文、历算在内的多种学问。他的医学造诣尤为突出,著有多部医学著作,其中《广瘟疫论》和《佛崖验方》最为著名。
医学贡献

《广瘟疫论》的贡献:《广瘟疫论》,又名《瘟疫明辨》,是戴天章最为人熟知的著作。该书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瘟疫学的重要著作。书中详细论述了瘟疫与伤寒的区别,特别是在早期症状的鉴别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戴天章提出瘟疫早期诊断的要点,强调了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的重要性,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医学著作:除了《广瘟疫论》,戴天章还著有《咳论注》、《疟论注》等作品,这些著作虽然未见行世,但可以推测其内容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治疗,反映了戴天章在医学领域的广泛研究。
医德高尚

治病救人,不受谢:戴天章不仅在医学理论上有所建树,他还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为人疗病时不接受任何报酬。这种高尚的医德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体现了他深厚的仁心和博爱精神。
学术传承

子承父业:戴天章的儿子戴瀚继承了父亲的学术衣钵,成为了雍正元年一甲第二名进士,这说明戴天章不仅在医学上有所成就,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述阐述的基本内容外,还可探讨以下方面:

时代背景对戴天章的影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社会变革和文化交融为戴天章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他能够接触到西方的医学知识,这对他的医学理论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戴天章与当时医学界的交流:虽然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戴天章与其他医家的交往,但他的医学成就表明他必然与当时的医学界有着广泛的交流,这对于他的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而言,戴天章不仅是清代著名的医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瘟疫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戴天章的医德和学术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目录

广瘟疫论卷之一
广瘟疫论卷之二
广瘟疫论卷之三
广瘟疫论卷之四
广瘟疫论卷之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