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琼白真人语录-彭耜

作品简介

内丹术著作。宋彭耜编,四卷。本书为编末有彭耜淳祐辛亥 (1251年) 年后记。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岁丁丑)。白玉蟾游历江南,在平江(今苏州)、常州、庐山、武夷山以及彭耜家乡泉州等地讲道游览时,弟子彭耜等人记其此间语录、诗词、杂文、书扎等汇辑而成。卷一题紫壶道士谢显道编,记白玉蟾与弟子彭耜、留元长等相互问等,讲论道法,后载表奏一篇、游览及题赠友人诗词四十余首; 卷二 《鹤林法语》,题门弟子福州天庆观管辖兼都道正紫光林伯谦等编,记白玉蟾在彭耜家为其父举行黄箓斋醮事,录有白玉蟾、彭耜、林伯谦等互相问答语;卷三前半部分包括《武夷升堂》、《常州清醮升堂》、《庐士升堂》、《平江鹤会升堂》四篇,题门人烟壶叶古熙等录,记白玉蟾在各地升堂讲道事;后半部分题门人紫璚子赵收夫录,包括《东楼小参》、《冬至小参》两短文及《西林入室》、《西林驾造钟楼普说》咏西林禅寺两诗歌;卷四载白玉蟾与其师陈楠诗文数篇及与彭耜书扎数则。

作者简介

彭耜是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他出身于福建福州的巨族家庭,少年时期便以文章著称,并有着恬淡的性格。彭耜在成年后选择不赴任官职,而是回到家乡凤邱山隐居学道。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介绍:

生平背景:彭耜字季益,号鹤林,世称彭鹤林。他出身于三山(今福建福州)的一个显赫家族,自幼聪明,早年便有文名。

修道生涯:彭耜在青年时期即对仕途不感兴趣,反而热衷于修习道教,最终遁入道门。他在凤邱山隐居期间,师从白玉蟾学习太乙刀圭火符、九鼎金铅砂汞之术及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并创作了《鹤林赋》等作品。

道教活动:彭耜与妻子潘蕊珠共同修行,他们在居处建立了鹤林靖,以此为中心进行日常的宗教修炼和生活。彭耜不仅以孔孟之道自娱,还用符咒为人治病,深受当地民众敬仰。

学术贡献:彭耜在南宗道教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编纂和刊行了大量道教典籍,特别是南宗道教经书,如《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和《海琼白真人语录》等。他还协助白玉蟾建立宫观、设立神职和制定教制,为南宗教团的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成就:彭耜不仅是一位道士,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道阃元枢歌》、《鹤林赋》和《鹤林法语》等被收录在《全宋词》中。

历史影响:彭耜在南宗教团中的地位极高,被白玉蟾称为“吾爱子”和“贤高弟”。他对于推动宋代《道德经》的诠释历史和宋代道教老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的来说,彭耜是一位集学问、道德和神秘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他在道教南宗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生活和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其对道教文化的贡献仍被后世学者研究和推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