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翼-缪希雍

作品简介

缪希雍,明代著名风水师,中医家,所著的《葬经翼》对我国风水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堪舆部》中,是我国是大风水名著之一。其中翼,有翅膀之意,同时又有辅佐、帮助的意思,即帮助学习理解《葬经》。《葬经》又名《葬书》,作者为东晋郭璞,风水一词,即出自本书。该书不仅论述了风水及其重要性,还介绍了相地的具体方法,为我国风水文化之宗。而缪希雍撰写的《葬经翼》将郭璞的《葬经》作为蓝本。将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医学诊断流程四步骤收纳和移植到传统风水理论中,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风水理论体系。在《葬经翼》中有段话十分著名:“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翼州者,太行之正,中条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因此关中,被人们公认为是天下的脊梁,中原的龙头,这也成为历代帝皇定都长安和历史学家的重要理论参考依据之一。《葬经翼》共分为十二篇,其分别为原势、察形、怪穴、怪病、峡论、分龙、四兽砂水、明堂、余气、水口、望气和葬旨,在学习和了解《葬经》时可同时阅读《葬经翼》,其对《葬经》的解读着实精炼。

作者简介

缪希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临床家,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医学理论上有所创新,还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和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个人经历

早年遭遇:缪希雍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官宦家庭,原本生活优越。然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这段艰难的童年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也为他日后走上学医之路埋下了伏笔。
学医之路:十七岁时,缪希雍患上了严重的疟疾,几乎绝望之时,他翻阅家中的《黄帝内经》,并据此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兴趣,从此踏上了学医的道路。
学术成就

医学理论:缪希雍继承并发展了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等人的学术思想,在本草学、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他在外感热病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等病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医学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与《本草经疏》是缪希雍的传世之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这些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特色

重视脾胃:缪希雍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真假内外辨:他在诊疗中注重辨别真假症状和内外因素,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辛凉发散:在治疗痧疹等病症时,缪希雍主张采用辛凉发散的方法,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社会活动

东林党争:缪希雍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等人交往密切,他在东林党争中挺身而出,展现了医者的正义和勇气。
搜集民间验方:他广泛搜集民间验方,与当时的学者交流切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
总的来说,缪希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希雍的故事启示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逆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录

葬经翼篇一:原势
葬经翼篇二:察形
葬经翼篇三:怪穴
葬经翼篇四:穴病
葬经翼篇五:峡论
葬经翼篇六:分龙
葬经翼篇七:四兽砂水
葬经翼篇八:明堂
葬经翼篇九:余气
葬经翼篇十:水口
葬经翼篇十一:望气
葬经翼篇十二:葬旨
《葬经翼》二十四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