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二卷,清辩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广释真性有为空四句义,破诸异执,显真胜义。
作者简介
清辨(Bhavaviveka)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论师,活跃于公元490年至570年左右。以下是对清辨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清辨出生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他对佛教内部大小乘及佛教以外各派,凡是与他说法不同的,一律采取批判的态度。据传他曾欲与护法辩论,护法避而不见。又传说他晚年在驮那羯磷迦国南山念陀罗尼而逝。
学术观点:清辨承认心外有境,认为外境由极微积集而成,反对瑜伽行派的唯识无境说。他主张俗有真空,认为瑜伽行派所执的三性,从世俗谛可许为有,但从胜义谛则应为空,并与瑜伽行派展开辩论。在方法论上,清辨认为不管是破是立,都应该自己立量,即用因明格式建立适当的比量以积极地表述空,反对中观派另一学者佛护只破不立的归谬论证法。
主要著作:清辨的著作包括《中观根本般若灯释》(又名《般若灯论》)、《中观心论》、《大乘掌珍论》、《异部宗精释》等。他是当时注解《中论》的八大家之一。
历史影响:后世把清辨倡导的这一派称作“自立量派”或“自续派”。他的学说和著作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说和著作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清辨是一位重要的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论师,他的学术观点、方法论以及主要著作都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