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实践修行)要略之入门书。内容系删补灌顶之‘天台八教大意’而成,以法华经信解品之譬喻与涅槃经之五味、华严经之三照等譬喻为中心,判别天台五时,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并略述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之名义、教说、行人、行位、证果等,复以摩诃止观之二十五方便略述圆教之十乘观法。其后智旭以本书观点过于简略,乃萌发述作‘教观纲宗’之动机。本书之注释书极多,历来以宋朝从义之四教仪集解三卷、南宋元粹之四教仪备释二卷与元朝蒙润之四教仪集注三卷为本书三大注释书。
作者简介
高丽僧谛观是高丽王朝时期的僧侣,以撰写《天台四教仪》而知名。谛观不仅是高丽佛教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他的作品《天台四教仪》对后世的佛教教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谛观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谛观的身份背景
高丽王朝僧侣:谛观属于高丽族,生活在高丽王朝时期,这是一个与我国宋朝大致同时期的历史阶段。
佛教学识深厚:谛观不仅精通佛教教义,还深入研习了天台宗教义,并有所著述,显示了他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学术贡献。
《天台四教仪》的内容与意义
作品概述:《天台四教仪》全一卷,又称为“四教仪”或“谛观录”,是谛观根据天台宗的教义编写的一部著作。
教义阐释:该书以法华经、涅盘经、华严经等佛经中的譬喻为中心,判别天台五时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并略述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的名义、教说、行人、行位、证果等内容。
实践修行指南:书中还以摩诃止观之二十五方便略述圆教之十乘观法,为修行者提供了实践修行的指导。
谛观与天台宗的关系
深入研究天台宗:谛观在宋初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中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
对天台宗的贡献:谛观的示寂后,同门在其遗物中发现《天台四教仪》,此书成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要略的重要入门书籍。
《天台四教仪》的影响
学术研究的基础:该书成为后来学者研究天台宗教义的重要参考文献,对天台宗的传播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注释书的丰富:由于《天台四教仪》的内容深刻,后世出现了许多注释书,如宋朝从义的《四教仪集解》三卷、南宋元粹的《四教仪备释》二卷与元朝蒙润的《四教仪集注》三卷等,这些注释书进一步丰富了谛观原作的内涵。
谛观的历史地位
佛教文化的使者:谛观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受高丽王光宗派遣入华奉献教籍,促进了中韩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佛教文献的贡献者:谛观通过自己的著作和学问,为保存和传承佛教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高丽僧谛观是一位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僧侣,他的代表作《天台四教仪》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佛教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谛观及其作品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