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比丘尼戒本-明徽

作品简介

一卷。梁代释明徽撰。《五分比丘尼戒本》是依佛陀什译弥沙塞五分律及弥沙塞五分比丘戒本而作。全戒本载有三百八十戒条。具体有:八婆罗夷法,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八婆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众学法,共三百七十三戒,缺无七灭净法,合之总为三百八十戒。此书“律本虽略,准义合安。岂可尼僧有诤不殄”是其优点所在。不足之处是,此戒本尚缺“七灭净”有失圆满。该戒本对约束教众,规范佛教具有积极作用。是佛教比丘在管理上,走上正规化,制度化、法律化的具体体现。有金陵刻经处本。

作者简介

梁代释明徽即丘明,是南朝梁代隐士和古琴家。丘明(公元494—590年)是会稽人,生活在南朝梁代末年,以擅长弹奏楚地曲调而著称,尤其精通《幽兰》一曲。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梁代释明徽进行介绍:

历史背景:丘明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发、政治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文人雅士选择隐居山林,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丘明作为一位隐士,其生活和创作无疑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幽兰》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追求。

人物身份:丘明不仅是一位隐士,还是一位古琴家。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乐器,其音乐作品往往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幽兰》作为丘明的代表作,其音乐旋律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通过兰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怀才不遇等复杂情感的深刻抒发。

作品风格:《幽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广为流传和赞誉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丘明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南朝梁代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曲子的传世,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

后世影响:《幽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文字琴曲谱,其影响力远超音乐领域。从白居易的诗作到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赞颂,都反映出这首曲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音乐史上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和哲学的重要资源。

总的来说,丘明不仅是南朝梁代的一位隐士和古琴家,更是一位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艺术家。《幽兰》不仅是丘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