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律学著述。元拔合思巴(即八思巴)撰。一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的附篇,撰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元八年先后译成维吾尔文和汉文。书中将“戒学”分为三类:(1)“未得令得仪范”,在《近圆羯磨仪范》中已说;(2)“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3)“若有犯者令修补法”。“习学略法”即比丘得戒之后的修学之法,亦即此书的第二和第三两类。第二类又有五种护持:一以依止师护持;二以对治想护持;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四净自戒律护持;五依安乐住缘护持。其中“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又总集为五篇二百五十三律仪法。此书见载于《碛砂藏》、《永乐南藏》及《频伽藏》等。
作者简介
八思巴,原名罗追坚参,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首领,同时也是元朝的第一位帝师。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出生于1235年3月6日,本名罗追坚参。他是西藏萨迦政权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萨迦法王。他的家族昆氏贵族在8世纪初叶发迹,到宋熙宁六年(1073年),家族中的昆·贡却杰布在本波山下创建了萨迦寺,并创立了萨迦派,成为藏传佛教几大重要宗教派别之一。
八思巴自幼聪明过人,学习五明(包括声律学、正理学、医学、工艺学、佛学)不教即通。据称,他3岁就会口诵真言,大家都觉神奇,因此得名“八思巴”,意为藏语中的“圣者”。
除了宗教领袖的身份外,八思巴还是大都城的选址者、设计者和规划者。他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蒙文的创制、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及华北等地、萨迦派在西藏的兴盛、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制的八思巴字用于拼写蒙古语和“译写一切文字”,以描写语音精确见长,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总的来说,八思巴是一位在宗教、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的藏族僧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藏传佛教的发展上,也对元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