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教止观-杜顺

作品简介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大乘终教之止观。(四)语观双绝门,乃大乘顿教之止观。(五)华严三昧门,系一乘圆教之止观。于小、始、终、顿、圆五教之名称下,阐明各止观之修相,而未判教相,然广亘诸经,说观门之浅深差别,而终归依于华严圆教之事事无碍观,为后来至相、法藏等所立五教判之起因。此书传为杜顺所撰,然书中所言多使用玄奘所传之用语(玄奘返唐,杜顺已示寂五年)并出现杜顺时代并未沿用之寺名,故有本书乃法藏之华严游心法界记之草稿本,及假托杜顺之名仿上书所伪作等诸说。

作者简介

杜顺,又名法顺,唐代僧人,被尊为华严宗初祖。他生于公元557年,卒于640年,活跃在唐朝初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因为他的佛教教义影响深远,也因为他生活中的神异事迹广为流传。杜顺法师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高僧的传记,更是一部展现唐代佛教文化与信仰的生动篇章。下面将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杜顺出生于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俗姓杜,是唐代宰相杜如晦的族叔。自幼便显示出对佛法的浓厚兴趣和悟性。十八岁时,他在因圣寺皈依佛门,师从道珍禅师出家,专修禅观。
修行成就:杜顺和尚在修行过程中,展现出深厚的佛法修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曾将一双道屦放在市门三天而不失,以此表明自己从未盗人一钱,自无盗之缘。他的操行高洁严谨,学无常师,对于华严义理,颇能契悟。
华严宗初祖:杜顺被后世尊为华严宗初祖,这一称号源自于宗密法师的《注华严法界观门》中的说法。尽管杜顺并没有晋译华严的注疏著作,但他的华严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所著的《华严五教止观》与《华严法界观门》,包含了华严宗最初的判教说和法界圆融思想。
神异事迹:杜顺和尚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神异事迹,这些事迹在《续高僧传》中被详细记载。例如,他曾预言自己的去世方式,并在唐太宗生病时给予治愈的建议,即大赦天下,释放无辜,唐太宗依言而行,果然病愈。
晚年示寂:贞观十四年(640年),杜顺和尚在雍州南郊义善寺示寂,世寿八十四岁。他的去世不仅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也是唐朝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他的去世之日,还被后人作为纪念日来缅怀他的贡献。
总的来说,杜顺和尚不仅是华严宗的重要祖师,更是唐代佛教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生平和教义,不仅影响了佛教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