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源天庆观道士圭山董思靖著。思靖后序撰于宋淳祐壬子岁(1252年),为著《解义》后所题。卷前《序说》,释分章,释九天义。注文劝人诵经、斋戒、修真,多合经义。
作者简介
董思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道士,著有《道德真经集解》和《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以下是关于董思靖的相关介绍:
生平背景
所处时代:董思靖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南宋时期,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职业身份:他是泉州天庆观的道士。在中国古代,道士不仅是道教信仰和仪式的执行者,也是道教文化和哲学的传播者。他们通常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撰写道经、进行宗教仪式和修炼。
学术贡献
《道德真经集解》:该书是对《道德经》的注解和解释。《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哲学、文学、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思靖的《道德真经集解》不仅体现了他对《道德经》深刻的理解,也反映了南宋时期道教学术研究的水平。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这部作品是对道教经典《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的注解和解释。《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是道教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涉及道教的神学理论、修炼方法和仪式规范。董思靖的注解对于理解该经典的深意具有重要价值。
学术影响
对《老子》分章问题的研究:《老子》即《道德经》,其章节划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董思靖在其著作中提及了刘向定著的《老子》篇章数,为后来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他的记载虽然存在争议,但无疑为《老子》文本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
对道教学术的贡献:董思靖的著作不仅丰富了道教的学术资源,也为后人研究南宋时期的道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当时道教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学术争议
《老子》分章的争议:关于《老子》的章节划分,董思靖的记载与《混元圣纪》等其他文献存在差异。一些学者认为,董思靖的记载可能确实引自《七略》,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可能是道教内部的改动或抄写错误所致。
除了以上对董思靖的分析外,在进一步考虑董思靖及其学术贡献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到历史文献的传承和演变,对董思靖及其他古代学者的记载应持审慎态度,注意甄别原始资料与后世解读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评估董思靖学术贡献时,应将其置于南宋时期道教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学术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探索董思靖的学术思想时,不仅要关注其著作内容,还应关注其方法论,即他是如何进行文献整理、注解和理论构建的。
综上所述,董思靖作为南宋时期的道士和学者,其学术活动不仅反映了个人对道教经典的深入理解,也体现了南宋时期道教学术研究的特点和水平。通过对董思靖生平和学术贡献的探讨,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也能更全面地把握宋代道教发展的脉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