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沈金鳌

作品简介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列另篇, 以为十六卷。因是书编次, “以仲景论为纲, 历代诸家之语足以阐明仲景者为目”, 故名曰《伤寒论纲目》。其编次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按证归类, 重编《伤寒》。其在《凡例》中说: “仲景《伤寒论》, 自叔和窜乱后, 其六经条款,凡注释家各以意为前后, 讫无一定。独柯氏《论注》, 其分隶六经者, 颇有理据, 今《纲目》所定, 皆依柯本。” ②博采群书, 以目释纲。其在六经原文纲下, 则采辑叔和以下42家伤寒著作为目, 各摘其语之尤精且当者, 以发明仲景之论。而其中又以柯韵伯之说为主。并附以己见阐发于后。③六经传变, 注重辨证。沈氏认为, “伤寒之病, 有传经, 有直中, 有始终不传, 有风寒交中, 千态万状, 棼如乱丝”。学者当循六经辨证之旨, 明邪犯脏腑经络, 轻重虚实之异, 而随证论治。④立法用方, 灵活变通。其驳斥“但取仲景法, 不取仲景方” 之诡言, 谓仲景之书, “方因法立, 法就方施,113方, 方方皆活, 397法, 法法皆通”。若将其法与方融会贯通, 诚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既可治外感, 又可治内伤, 本书对后世有深刻影响,是一部研究“伤寒论” 各家注释的难得参考书。不过, 是书亦有不足之处,如清·曹禾《医学读书志》说: “然沈氏改补前人原文, 几呈不可句读; 采集诸家, 复美丑不齐; 不著书名, 任情窜抹, 每非厚书之辙, 虽获睹秘书,实未得书中旨趣。”

作者简介

沈金鳌是清代著名的医家,其学术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沈金鳌的一生充满了学术追求与医学实践,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对后人在医学和人生态度上的启示。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沈金鳌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他的医学思想:

个人经历

早年学习:沈金鳌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博闻强记,涉猎广泛,不仅精通经史诗文,还对医卜星算有所研究。这样的学习背景为他日后的医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年转变:虽然早年屡次科举不中,但沈金鳌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医学研究。他的这种坚持和转变,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学术成果

《沈氏尊生书》:沈金鳌的主要学术成果体现在他的著作《沈氏尊生书》中,该书包含了《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和《要药分剂》等多部医学著作,内容全面,论述精辟,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术思想:沈金鳌的医学思想深受《内经》的影响,他尊重古代医学理论,但并不拘泥于此。他广征博引各家学说,注重临床实践,强调脉法的重要性,并重视脾胃的培补,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创新性。
医学贡献

临证经验:沈金鳌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脉诊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通过脉象准确判断病情,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养生观念:除了治病救人,沈金鳌还非常注重养生之道。他认为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尊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这一观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影响评价

后世影响:沈金鳌的医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多次刊印,成为医学界的重要参考资料。他的医学理念和方法至今仍被许多中医学者所推崇。
历史地位:在中国医学史上,沈金鳌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医家。他的学术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医学宝库,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文精神

学术追求:沈金鳌的一生是对知识不懈追求的体现。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即使在遭遇挫折时,也不应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人文关怀:作为一名医者,沈金鳌始终坚持“以技济人”的信念,他的医学实践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他强调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尊重生命,这一点对于今天的医疗工作者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沈金鳌不仅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学术追求的学者。他的医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通过对沈金鳌生平和学术成就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医学的真谛在于尊重生命、关爱患者,而学术研究的价值则在于不断探索和传承。

目录

卷首·总论 脉症总论
卷首·总论 六经主症
卷首·总论 阴阳
卷首·总论 表里
卷首·总论 传变
卷首·总论 愈解
卷一·太阳经症 太阳经脉
卷一·太阳经症 风伤卫 寒伤营
卷一·太阳经症 发热
卷二 恶热
卷二 恶寒
卷二 恶风
卷二 振战栗
卷二 身热恶寒 身寒恶热
卷二 热多寒少
卷二 下之热不退
卷二 头痛项强
卷二 头眩郁冒
卷二 摇头直视
卷二 目中不了了
卷三 身摇
卷三 身痒
卷三 身疼
卷三 百节疼痛
卷三 筋惕肉瞤
卷三 胁痛
卷三 结胸
卷三 脏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